這兩天有部新片上映,不知大家看了沒有。
《風平浪靜》。
電影談不上多好,豆瓣跌至6.5,勉強及格。
但。
我卻再次被一個人的演技所折服。
毫無疑問,是章宇。
片中,他飾演的角色名叫宋浩。
原本是個學霸,卻因高考保送名額被頂替,陰差陽錯陷入一場殺人案中。
驚慌之下,他選擇逃跑。這一逃,便是15年。
待到15年後回鄉,已是物是人非。
母親去世,父親再娶,自己身負重壓,一事無成。
更甚者,他還意外發現了當年殺人案背後的秘密。
秘密之下,自己竟也是受害者。
種種因素,都讓這個人物從出場就帶著一層悲劇底色。
而這層底色也在章宇的演繹之下被無限放大,令人唏噓之余倍感心疼。
要說他的演技有多好?
不用多說,兩幕足以攝人心魄。
一幕看眼神。
背景發生在宋浩的人生才剛剛有點起色,卻再次被拉入深淵之後。
他獨坐在碼頭,慢慢望向鏡頭。
眼神裏,是空洞,是怯懦,是不甘,是無助。
情感上,是隱忍,是壓抑,是窒息,是絕望。
只一眼,卻勝千言萬語。
另一幕看動作和表情。
背景發生在他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憤怒,暴走之後。
閉目騎車,仰天哭泣。
那是壓抑已久的情感終于決堤,是由內而外的徹底崩潰。
是對生的無望,對死的無懼。
亦是誓死也要對命運發起反抗的決心。
決絕而淒涼,給人以重擊。
影片上映後,不出所料——
觀衆討論最多的,是他;贊美最多的,也是他。
所以今天不聊他,實在意難平。
>>>>無名之輩
時間往前推,來到2018年。
這一年,頗有點“章宇元年”的意思。
叁部他參與主演的電影相繼問世,皆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,成績口碑雙豐收。
《大象席地而坐》《我不是藥神》《無名之輩》,得獎的得獎,大賣的大賣。
而他飾演的叁個人物,也徹底立在了觀衆心中——
《大象》中表面痞壞,內心柔軟的于城;
《藥神》中曆經世事,依舊純淨如水的黃毛;
《無名之輩》中被現實爆錘的純粹理想主義者眼鏡。
每一個角色,都雖小而精,讓人不禁沉浸其中。
而人物立住了,角色演活了,演員自然也該火了。
隨之而來的,是榮譽傍身。
提名金馬獎最佳男配、金雞獎最佳男配,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……
章宇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記住。
速度之快,就像是一夜成名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,他成名的背後,其實是長達十余年的默默堅守。
如果說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。
那章宇絕對算得上一個。
成了演員,也算是機緣巧合。
當年因爲文化課不好,他選擇了藝考。
本來因爲喜歡唱歌,報的是聲樂系,但卻沒考上。
過後有人說讓他去試試旁邊的表演系,結果一考就中。
瞧見沒!老天爺賞飯吃。
大學畢業後,他順利進入了貴州話劇團,一待就是叁年,演的都是男一號。
2005年,在貴陽,工作體面穩定,月入五六千。
細想想,安逸又滋潤。
但他卻不滿于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。
不停地巡演,不斷地重複,讓他漸漸厭煩了當下的一切,用他自己的話說——
“當重複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,我就快要嘔吐了,生理上到極限了,我不能再演了,再演我馬上就要崩潰了”。
最後實在煩了,索性就找個借口辭演了。
後來有天家裏斷網,他翻看以前的日記,發現申奧成功當天自己寫過一句話——
“2008年,我應該在北京”。
瞬間醍醐灌頂,心想——
“我X,正好2008年,我趕緊走吧”。
沒過多久,他就開始了正式的北漂生活。
再後來,就是長達10年的籍籍無名。
這十年間,他除了演戲,還做過副導演,當過編劇。
甚至空檔期還和人搭夥做過生意,自己做飯自己送餐,也因此練就了一手好廚藝。
乍一聽起來這段經曆好像挺苦的,但他卻從沒覺得苦。
因爲對他來說,這也是熱血而充實的十年。
雖然環境很苦,片子很小,賺錢很少,但至少他做的始終都是他熱愛的事業,幹的一直是他想幹的事。
即便經濟幹癟,但精神卻始終富足。
這十年,他就像是一匹脫了缰的野馬,倔強又隨性。
演的片子,一部比一部狂野。
塑的角色,一個比一個深刻。
還因此得了一外號,禁片小王子。
>>>>禁片小王子
所謂禁片小王子,字面意思,是真的沒法上映。
尺度是一方面,題材是一方面。
再者,有些故事也是真的一言難盡。
掃一眼豆瓣,評分從2.6到7.2不等。
多在5、6分左右,甚至還有兩部根本沒開分的。
部分作品
爛,是真的爛。
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。
如果你看過這些電影,就會發現大部分劇本的內核還是有點深度,值得探討的。
只可惜創作者光有野心,沒有實力,最後都處理得不太理想,或者說很失敗。
但有一點值得玩味——
即使再尴尬的情節,再傻逼的故事,只要是章宇飾演的部分,依舊生動勾人。
甚至可以說,耐人尋味。
對于角色和作品的選擇,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——
“每一個人物身上,都會有一個觸動我的點,我覺得那個點有魅力,即使很小,也會激起我的創作欲。我不能保證我的每一個作品都很好,但從以前到現在,我在對待自己那部分的時候,從來沒有糊弄過。”
這話說的實在,且真誠。
他也的確說到做到。
甭管電影好與壞,他飾演的角色就沒有不深刻的。
經典的咱就不提了,說幾部他成名前的作品吧。
《白日殺機》,豆瓣2.6,他評分最低的片子。
這片有多爛?
這麽說吧,再鐵杆的粉絲也只能含淚打一星。
評論區基本都是調侃、惋惜的。
可即便如此,他的演技也還是被肯定的。
片中他演的是一個腳踩兩條船的渣男陳偉。
渣不渣的咱先不說,但性感是真的。
多少人就是爲了他那一下wink慕名而來的。
至于影片,看得出來試圖探討人性。
陳偉的人生靠謊言堆積,到頭來只爲保全自己。
他渣朋友、渣老婆、渣情人……
但你又不能說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惡人。
人性可不就是這樣嗎?
哪有非黑即白,不過都處在黑白相間的灰色地帶。
雖說影片沒有表達出它該有的深意,但至少陳偉這個人物的複雜性立住了。
因爲他眼神中的驚恐、慌張、糾結、自私……
是騙不了人的。
《巧巧》,豆瓣4.7,他尺度最大的片子。
聚焦的是焦慮迷茫、試圖向上攀爬改變命運的鄉下青年。
他飾演的李衛,少言寡語,沖動暴力。
日常就是吃喝嫖賭抽,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態。
但就是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混混青年,卻愣是讓他演出了深度。
李衛表面吊兒郎當,但其實內藏柔軟。
他不善表達,所以只能通過一次次性愛來排解生活的苦悶,就像是找到了向外界宣泄的出口。
破罐子破摔的背後,竟透出一種看淡一切的灑脫。
不禁讓人想坐上他摩托車的後座。
《鬥雞人》,豆瓣7.2,前作中我個人最喜歡的片子。
影片是一場關于階級、權力的博弈。
他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富二代,小毛總。
毫無疑問,屬于站在上層階級的權力擁有者。
這類的角色往往聽起來容易,但演起來其實很難。因爲一不小心就容易用力過猛,顯得做作又滑稽。
但你看他怎麽演的。
僅叁幕,就將一個富二代的惡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第一幕,吃雞。
就因爲鬥雞鬥輸了,活生生咬死了對方的雞。
瘋狂、凶殘、變態的本性暴露無遺。
第二幕,出獄。
有罪的他無罪釋放,無辜的對方仍留獄中。
從站起來到走出獄門,短短幾秒卻情緒萬千。
得意、嘲諷、挑釁……
第叁幕,砸場。
得知有人在背後向警方告密,出獄後第一件事就是過去砸場子。
暴戾、癫狂、還不計後果……
但表面自信十足的他,內心也隱藏著不爲人知的自卑。
所以他只能靠暴力掩蓋脆弱,用恐懼控制人心。
印象中能將富二代演得如此出神入化的,只有一人。
《老手》中的劉亞仁。
可看了眼上映日期,《鬥雞人》比前者足足早了五年。
所以,真的不服都不行。
至于他是怎麽做到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如此精准的?
私以爲只有一個原因——
熱愛,且豁得出去。
《鬥雞人》片場照
>>>>不瘋魔,不成活
看演藝競技類的節目,總能聽到四個字——塑造角色。
聽得多了,看得雜了,不免疑惑——
到底何爲塑造角色?
演員佟磊在近期采訪中說的一段話振聾發聩——
“所謂演戲,你看這個“演”字,本身就帶著叁點水。
只要是演的,就一定是水的。
塑造角色,塑的不是角色,因爲角色早就被劇本塑造完了,你要塑造的其實是你自己。”
簡而言之,別演,去成爲他/她。
那究竟要怎樣塑自己?
最重要的一點,演戲得拙。
這裏的“拙”,不是說演戲不好,而是願意賣傻力氣,去慢慢琢磨角色,慢慢去練。
這說的可不就是章宇麽。
爲了最高程度貼合角色,他能瘋狂到什麽程度?
電影《手槍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一部2010年拍的片子,至今還沒上,導演也不急,直到2016年還在補拍。
這是章宇第一次深深紮進角色的表演,光是准備角色就用了半年時間。
爲了沉浸式的體驗角色的生活,他還在電影的拍攝主場景“一個小破旅館”裏住了一個月。
期間,他也不幹別的,就在小賣部的台球桌打打台球,去公共澡堂洗洗澡,跟外來務工的朋友喝喝酒……
後來小賣部老板都看不下去了,還給他介紹了叁次工作。
得!這是徹底融進去了。
後來,他甚至有點走火入魔。
有一次,導演和攝影來複景,他站在他們身邊晃悠半天,明明關系那麽熟,但愣是沒被認出來。
這下可給他樂壞了,上前拍了拍他們,也給對方嚇一跳,直喊:“我X!我X!我X!”
直到這戲拍完,他都遲遲不能出戲。
第一次殺青那天大家都很高興,可唯獨他出不了房間。
他當時給導演發了這樣一條短信——
“明天就得做回我自己了,但我在做猛子(影片主角)的時候,感覺我更像我”。
這,就是所謂的成爲角色了吧……
《手槍》劇照
除了肯磨肯練,他對表演本身也有足夠的認知。
換句話說,他懂得如何爲角色錦上添花。
比如給角色設計一些小動作。
印象最深的,是《藥神》中碼頭上學狗叫那幕。
之所以學狗叫,是因爲他覺得黃毛就像一條野狗——
“像一條野狗一樣活著,卻依然有一顆愛人的心”。
當時拍攝的時候,徐峥其實也是不知道他會學狗叫的,所以最後成片的反應就是徐峥當時的臨場反應。
沒想到最後效果會這麽自然。
這段溫情的袒露心扉,也成了最後悲劇來臨時,壓垮觀衆淚腺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深刻了,也升華了。
此外,爲了角色他還肯犧牲。
依舊以《藥神》爲例。
爲了突出黃毛的孤立疏離,他會主動跟導演提議減少台詞,將原本的15句台詞,改成了11句。
對此,他這樣解釋——
“我希望他能少一句就少一句,當一個人和外界沒有對接端口的時候,他要做表情給誰看呢?”
還有呂收益去世那場戲。
他提前兩小時早早到了片場,一直就在那坐著,因爲他覺得黃毛也一定在那個樓梯口坐了很久。
等到開拍後,他吃著橘子哭到繃不住,最後還是被導演文牧野拉到一邊。但電影裏卻沒有他嚎啕的片段,因爲他告訴文牧野——
“如果感情是1到10,那麽4以後的都不要剪進去。”
瞧見沒,只要能成全角色,他可以放棄給自己加戲的機會,甚至是高光的時刻。
到了這次的《風平浪靜》,依舊如此。
在電影的原劇本中,其實有很多情感強烈的東西,但在和導演討論過後,他還是決定盡量去弱化這些東西。
因爲他想把宋浩演成一個“黑洞”。
什麽是黑洞?
就是吸收所有聲音、所有目光、所有情緒、所有能量…,但卻沒有任何反饋。
麻木、不近人情、不谙世事……
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,讓人壓抑得喘不過氣。
事實證明,他的方法是對的。
雖然很收斂,但卻帶來了更多的力量感,也讓觀衆對宋浩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。
只不過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,就是對演員的身心是一種巨大的內耗。
但在章宇眼裏,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所在。
始終對表演抱有敬畏之心,熱愛且豁得出去。
但他最吸引我的,其實還不是身爲演員的他。
而是作爲一個有血有肉的“人”的他。
>>>>藝術家章宇
要說章宇給我的第一印象,應該就是——
低調。
低調到我這個沖浪達人只能找到很少關于他的資料。
了解後才知道,原來他從來都不接受視頻采訪,就連文字采訪也會委婉地拒絕拍照。
雖然已經拍了十多年電影,但作爲個人來說,他其實並不喜歡過多地暴露在鏡頭面前,用他自己的話說——
“在鏡頭前,我只有在角色裏才感覺是安全的,自在的。我不太享受電影之外的曝光,不舒服也不擅長,對我來說是一種消耗。”
他認爲每個創作者都要慎用他的材料,對于演員來說,這個材料就是臉,如果平時用得多,就是在自我消解。
《藥神》上映後,榮譽和知名度洶湧而來。
廣告、采訪、片約…,各種資源也蜂擁而至。
甚至還有人讓他給錄個結婚視頻,一個視頻30萬。
但最後,他幾乎都推掉了。
倒不是裝清高,是他對挑劇本始終有著執念,有些事就是做不了。他曾在采訪中直言——
“我特別喜歡錢。電影是我的職業,我沒有家産,也沒有副業,只能靠我的業務來掙錢。但有些本子送過來我一看,這個人物真的理解不了,理解不了我就沒法演”。
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
但你別看他挑劇本很計較,要是碰見好劇本,他也可以什麽都不計較。
多年前,他曾經用一張光盤向甯浩自薦,後來甯浩拍《黃金大劫案》的時候就想找他演。
但他最後卻沒去,而是去拍了一個獨立電影。
兩年前,王小帥推薦他出演胡波的《大象》,他也只讀了兩頁劇本就決定出演。
後來因爲和《藥神》撞了時間,他還差點把《藥神》推了。
當時因爲劇組沒錢,他甚至連合同都沒簽,只以“幫忙”的身份擔任主演。
最後從制作組那裏收了叁千元紅包,他說——
“其實沒錢我也會拍,我來了就會把這事辦了。因爲劇本我喜歡。”
我有時候甚至覺得,章宇真是整個華語影壇最“不爭氣”的演員。
不“爭”,不是不努力,而更像是一種無爲的態度。尤其在別人爭名逐利蜂擁上前時,揮手自茲去。
連他身邊的人有時都會看不下去,忍不住在微博替他打個廣告。
而說到微博,章宇這人其實還有另外一副面孔——
一個文人“騷”客,匪氣詩人。
光是自我介紹就與衆不同,透著一股子賤賤的貧嘴勁兒。
“一個僞大的,呈實的,奸牆的,睾傷的人”
原創微博,更是值得玩味。
時而一本正經。
時而騷話不斷。
時而插科打诨。
時而像個哲學家。
時而又像個詩人。
偶爾充滿屎尿屁的段子裏,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。
這也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。
敢于把自己最深處的靈魂拿出來示人,真誠而鮮活、有趣又幽默。
但如今,他已經超過半年沒更博了,據說手機也卸載了微博。
至于爲何,九年前的一條評論似乎道出了答案——
網友:“作爲一個即將准備出名的藝人,你的言論應該有所顧及了,不要總是憤青似的”
章宇:“擺在台面上賣的應該是作品。至于我這個人,還是別賣了”
或許是因爲互聯網不再那麽有趣、那麽幹淨了;
或許是他不想因爲過度曝光而影響以後的角色;
亦或是他想一直做一個有血有肉的“人”吧……
他曾在采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——
“我知道我想成爲哪種演員,就是那種,走在大街上也不是那麽多人認識我,然後聽著別人議論,你看過他那個電影嗎?很好看。
那個電影是我演的。我的作品被有深度、有品位的人認可,又可以自由地遊走在大街上,這真的是再理想不過的狀態了。”
第一次,我希望一個人可以爆紅;
但同時,也別“紅”。
參考資料:
1、《和章宇一起喝酒》,GQ報道,2018
2、《此人不叫黃毛,他叫章宇》,人物,2018
3、《專訪|演員章宇:我試著讓自己放松一點》,澎湃新聞,2020 国产精品人妻系列21p